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化理念 >>医院文化 >>医院人文 >> 正文

文化理念

医院人文

蒋进皎:和“死神”赛跑,与生命同行

供稿:医药卫生期刊中心 郝金刚 发布时间:2019-12-2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24 小时不间断监护、此起彼伏的仪器报警声、生命垂危的患者……这里是 ICU,常常被人称为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然而这里也是离生的希望最近的地方。我叫蒋进皎,是欧洲杯押注app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也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今天,我来和大家解密 ICU 里的故事。

  作为一名 ICU 的医生, 经常面对的是患者的绝望痛苦,家属的焦灼期待,抢救的紧急惊险,病情的反复曲折,我必须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用精湛的技术与决不放弃的信念在抢救中与“死神”争夺时间,守护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仁爱之心给饱受病痛折磨的患者带去精神抚慰和生的希望。

  今年除夕,病房紧急转入一名因为感冒导致急性暴发性心肌炎的年轻女性患者。患者平时身体健康,但这次起病急、病情凶险, 在短短时间内心脏、肾脏、肺脏衰竭,评估死亡率高达 90%,对家属而言仿佛晴天霹雳。患者转入时已生命垂危,我刚连接上监护仪,回头发现患者瞪着眼,脸一下就紫了!不好,患者发生室颤,心脏骤停!我立即对患者开始胸外心脏按压,身旁的医护人员马上拉来电除颤仪。“三二一,除颤!”一次除颤成功,心跳暂时恢复过来。

  我守在床旁严密观察病情调整抢救治疗,患者能虚弱地睁开眼时,我会极力表现得很轻松,轻拍着她的手安慰她:“闭上眼好好休息,有我看着你呢。”希望缓解她对疾病的恐惧,患者眼神里渐渐流露出对我的信赖以及对生的渴望,让我再一次体会到“性命相托”的分量!然而短短两小时,患者心脏多次停跳,抢救一步步升级,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次次电除颤、心脏按压……常规的抢救措施都用上了,但患者的生命迹象仍在一点一点消失,陷入了昏迷。心内科心外科的专家都来了,多学科的会诊后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患者没有存活的希望,以前同样的病例也没有存活的先例。家属几乎崩溃绝望,一家人在病房外抱头痛哭。一直尽全力抢救的同事们也开始摇头,看着那曾以无比依赖的眼神凝望着我而此时已毫无知觉地紧闭着的眼睛,我的心揪揪地难受,坚持住,不能放弃,哪怕只有一线希望!当机立断,必须马上进行人工心肺替代治疗(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抢救措施)。

  我连忙走出病房与患者家属交流,生死关头,患者家属没有足够的医疗知识进行科学判断,甚至连理智冷静的思考都做不到,而即将进行的抢救措施虽然是目前挽救生命的唯一希望,但成功率也仅有 10%!我站在家属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提出专业的建议,帮助家属做出理性和正确的选择,冒着极大的风险为患者争取这唯一存活下来的希望。我此时的冷静、专业、将心比心的诚挚态度以及眼神里的坚持让家属做出了抉择。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目前抢救几乎用上了 ICU 所有的抢救技能,要求必须具备熟练精确的重症专业技术、丰富的临床应变经验、紧急快速的反应能力,必须和时间赛跑,不能有丝毫差错!麻利的术前准备,紧急调配好抢救人员和所有的抢救设备,布置重症的各项监护措施,机器开始有条不紊地和患者连接启动……当暗红的血液经过人工心肺后转为鲜红回到患者体内,患者唇色也由紫变红,和“死神”赛跑的第一回合我赢了!

  我早忘了那天已是除夕,一家老小还盼着我回家团聚过年。守在病房几乎寸步不离,吃饭也在病床旁,困极了在旁边小凳上歪一会儿,一个报警音立马跳起来处理,保证人工心肺及整个抢救精准运行,不能有半点意外,人工心肺机、血透机、呼吸机、心电监护、凝血指标、血流动力学监测……上百项监测指标必须时刻调整至正常范围,容不得半点松懈……七天七夜的坚守终于盼来了生的希望,患者依靠严谨维护的人工心肺替代,自己的心脏逐渐恢复,终于鲜活地跳动起来!当我把病情转好的消息告诉家属时,焦急等待数日近乎崩溃的患者丈夫,一个一米八几的壮汉,紧紧握着我的手,泣不成声,语无伦次地念叨“孩子他妈有救了,我老婆能回家了能回家了……”。

  从 2002 年欧洲杯押注app ICU 筹建开始,我和同事们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奇迹:一名产后大出血的患者整个抢救过程输血量达10000ml,当输血速度不够时,我站在床旁的凳子上,举着血袋把血一下一下快速捏进患者体内,奋战两天两夜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一例急性肺栓塞两次心脏骤停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老师,历经一个月的抢救,最终回到了心爱的讲台;严重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卧床不起近 15 个月的82岁老人,又悠然自得地漫步在街头……生与死的较量每日都在ICU中上演,无一不考验着医者的仁心、仁术。

  孙思邈在《欧洲杯押注app》中有这样一句话:“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大医精诚,大爱无垠,正是得益于这种勇于担当、精益求精的精神,我也从一名青年医生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成为守护生命的坚强卫士。目前重症医学科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抢救重症患者的精锐部队,实现了对重症患者衰竭脏器的全方位支持,并在重症感染、休克等重症抢救领域迅速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 2018 年复旦大学专科排行榜上,我所在的科室位居全国第八名,是山东省重症监护质量控制中心、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年收治各类疑难、危重患者 600 余例,患者抢救成功率达 90%……很多曾经奄奄一息的生命如今健康地奋战在自己的岗位,而每一名患者的康复是对我最好的奖励,也是我作为一名 ICU 医生的荣耀和自豪。

  一年 365 天,我已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因为紧急抢救从家里跑到病房,记不清多少个节假日接到院外紧急会诊电话立马就出发。在面对各种突发事件需要紧急医疗救援时,我也希望用我的专业技能尽力去帮助,2008 年汶川大地震,2009 年菏泽市“手足口病”的抢救,都留下了我的身影。超负荷的工作有时也让我身心极为疲惫,但每每想起科室中患者及家属满怀信赖期望的眼神,想起“在你们的影响下,我们也会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的真情话语,想起九十岁的老人在生命弥留之际,用颤抖的手写下:“谢谢,恩情不忘” ……这些场景一次次温暖着我,让我有力量继续前行。

  精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让我及我的团队赢得了患者的尊重,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近年,我先后获得山东省三八红旗手、山东省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山东省十佳青年医师、山东省政府二等功等荣誉称号。

  悠悠民生,健康最大。不为良将则为良医,实现健康中国梦是我们全体医者的奋斗方向。素履以往,医路前行,我定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健康山东、健康中国尽绵薄之力。(节选自全省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人物典型事迹报告)